 | 基隆市連18年達酸雨標準,專家建議在道路級配中加石灰抗酸雨,市府決定以孝二路做示範。 | | | 基隆爛路連地檢署都看不下去,推路見不平專案,還抓到「路蟲」。基隆市議會昨天審查工務處預算,如何擺脫爛路王惡名成為焦點;基隆市政府將邀所有管線單位成立群組平台,要求貼出施工照片,未按規定鋪鐵板或安全措施沒做好,可依「基隆市挖掘道路管理自治條例」重罰10萬元。 日前,一輛垃圾車後輪卡進大坑洞,動彈不得,水公司包商趕到承認是挖馬路搶修,沒想到警示燈和交通錐被里長拿走;里長則指責包商沒通報,灌水泥也沒蓋鐵板,施工地點就在馬路中央,他才把警示燈和交通錐拿走,不然會影響其他車流交通。 無獨有偶,前幾天愛三路公車循環站旁,有某電信公司開挖道路施工,回填不實,導致道路出現坑洞,最深10公分,騎士大罵根本就是「坑人」。 基隆市政府工務處長張元良說,管線單位挖路回填不實,出事才做危機處理,「這是基隆市的痛」;有些包商以為擺了三角錐沒事,晚上三角錐被撞飛,後車陷入坑洞,市民把帳都算到市府頭上。 他也說,很感謝地檢署幫忙,市府已啟動廉政平台,定期送些資料給地檢署,篩選過後將加強抽查。市府過去一直危機處理,現在要改做風險管理,哪些是高風險就事先預防,不要老是發生事情才亡羊補牢。 市府近日將邀管線單位成立群組平台,開工、暫時修復、完工,都要把照片貼上來,可做交通衝擊預警,區公所也能把訊息轉給里鄰長。從施工動態相片,也能看出鐵板是否鋪平,要是安全措施沒做好,一抓到就重罰。 工務處統計,去年道路開挖一般申請案近400件,緊急搶修竟達500件,其中水公司就占7成,道路開挖許可證將從嚴發放。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