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文化频道: 93家博物馆免费开放 北京上线“博物馆大数据平台”

文化频道
文化新闻 
93家博物馆免费开放 北京上线"博物馆大数据平台"
May 19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关注博物馆日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本市93家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179家博物馆推出了108项展览、讲座等活动,邀请市民一起为自己"庆生"。同时,"北京市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公共服务客户端也于昨日正式上线,29家博物馆的33137件藏品在该平台公开,公众今后可以直接用手机欣赏博物馆里的文物藏品。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与未来"。北京有93家博物馆免费开放,包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白塔寺、大钟寺等。

"北京市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公共服务客户端也于昨日正式上线,各类博物馆资源首次有了全市统一发布平台。据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经过一年时间打造而成,主要整合了政务、业务与公共服务三大模块,打破了区域、馆际、行业限制,力求打造成为全市博物馆的统一对外窗口。北京市目前有哪些博物馆展览和活动,今后都可以在这个客户端里一览无余。

包括首都博物馆在内的29家博物馆的33137件藏品,也于昨日通过该平台正式公开。即日起,市民通过"北京市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公共服务客户端网页或"北京文博"官方微信下方的"博物馆"栏目点击查看,就可以直接用手机欣赏这些文物藏品,希望以此打造一座"不闭馆"的博物馆。

今年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共推出108项主题活动,如故宫博物院的《故事集:古建工程师的一甲子——于倬云诞辰百年纪念展》《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嘉靖、隆庆、万历瓷器对比展》,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旧墨新声:新文化名家手泽》,首都博物馆的"读城"画中话等。国家博物馆推出五大热展,力求"用八件闪耀展品,让传统牵手未来"。

此外,市文物局还首次推出"5·18国际博物馆日直播间"微信小程序,并推出10场2019博物馆奇妙之旅"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直播活动,观众可以通过直播观看各博物馆总体情况介绍及资源特色。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现场

海淀上百名小学生故宫博物院刻印章

昨日上午,西二旗小学上百名少年齐聚故宫,镌刻印章。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故宫藏印章文物为模板现场篆刻。随着时间推移,一枚枚精美的印章在他们手中慢慢浮现出了清晰的轮廓。篆刻结束后,学生们还在故宫典藏的书画上喷绘,用完成的印章钤上了自己的一方印记。活动现场,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也亲自给学生们上了一节"小课"。"欢迎大家经常来故宫或多多走进其他博物馆,在这些博物馆里,你们的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以及各方面的成长,都能汲取到很大的营养。"王旭东对学生们说。

(文/本报记者 林艳 王岩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190件市属公园园藏文物亮相首博

昨日,皇家宫廷乐曲"中和韶乐"首次在首都博物馆奏响,拉开了《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的序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即日起至10月7日,190件/套来自颐和园、天坛、北海等市属11家公园的园藏文物集体亮相首博,共同展现北京市属古典名园在北京800余年城市变迁中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内涵。

据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主任王玲介绍,在《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现场,同步展出了大量中和韶乐演奏乐器。通过展览和表演,观众不仅能看到文物,还能听到文物,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文/本报记者 王斌 摄影/本报记者 汪震龙)

展览路街道博物馆再现"动批"变迁史

昨日,位于阜外大街26号的展览路街道博物馆正式开馆。走入这家368平方米的街道博物馆,北京展览馆、北京动物园、北京天文馆、北京北站、西直门立交桥、百万庄小区、老莫餐厅、"动批"……一张张图片再现了展览路街道的历史文化变迁。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商业服务"展区可以看到"动批""天意""万通"等著名批发市场的变迁,照片展现了自20世纪80年代起小商贩摆摊经营服装,到这些批发市场壮大,直到疏解腾退的全过程。

(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 通讯员 刘辰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盲人"讲解员"带观众感受博物馆

昨日一大早,北京汽车博物馆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讲解员"——盲人观众王志华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带领普通观众剥离对视觉的依赖,调动身体其他感官,从灯光、气味、温度等层面,感受一座"看不见的博物馆"。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