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上海频道: 盲道被占、地铁指示不明 上海如何保障残疾人出行?

上海频道
上海频道 
盲道被占、地铁指示不明 上海如何保障残疾人出行?
May 18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5月18日电(葛俊俊)5月19日,是第29个全国助残日。据统计,上海有残疾人94万,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占比不断扩大,这对完善残疾人福利保障和公共服务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在大调研中发现,残障人士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还存在一定障碍,比如超过 78% 的视障人士渴求出行;志愿助残尚不能满足残障人士需求,也未形成常态化和长效机制。"浦东残联工作人员说道。

"针对上海无障碍设施,我做过很多调查,发现了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身边人劝我放弃,认为我调查并不能改变什么?"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视障患者陈肇华希望,政府多多关注,发动行政力量,将助残设施完善工作提上日程。

上海市残联理事长王爱芬也曾在采访时明确,对于未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方向,上海也有自己的难点和重点。一是作为深度老龄化城市,老年残疾人数较快增长,残疾老人的养护和照料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上海的无障碍建设虽然走在前列,但要符合国际大都市标准,无论是环境无障碍还是信息无障碍,都需要不断推进。

"助残设施的完善不只是针对残疾人,很多健全人如老年人、孕妇、儿童等需要无障碍设施,无障碍的环境会造福整个社会。"肢体残疾人傅先生期待一个更有城市温度的上海。

地铁出行:建议增加指引标志

74岁的陈肇华,是一位视障患者,近乎全盲。出行几十年,乘坐地铁依然会遇到难题:多数时间无法准确找到无障碍电梯和服务台。

"地铁里都有盲道,只是早晚高峰时段,地铁常常会设置栅栏,进行临时分流。"而沿着盲道前行的陈肇华经常会"碰壁",只能找明眼人帮忙。

在他看来,上海的地铁线路复杂,如走进世纪大道、徐家汇、人民广场站等大型中转站,就跟进了迷宫一样,经常走路走到"没脾气"。

"世纪大道站共有4条地铁线路,纵横交错,像一个小城市。"每当陈肇华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经常以问为主,主动寻求帮助。他认为,上海无障碍环境建设总体不错,只是地铁标志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地铁站标志太少,有的间隔太远,如遇到有上下楼梯的,可以多打几个标志,指引方向。

最让陈肇华点赞的是上海徐家汇地铁站。"标志非常清晰,大大的箭头指引方向,这是唯一的一个我基本不需要问路的地铁站。"

无障碍电梯:细节需要更加细化

第一,空间要大,方便轮椅使用;第二,要有镜子,方便残疾人看到轮椅是否全部进入电梯;第三,厢体两边要有矮栏杆,可以稳定轮椅,防止碰到电梯壁;第四,配备盲文解释,方便视障人士使用;第五,要配备两种类型的电梯按钮,方便残疾人和小孩使用。

对于无障碍电梯,肢体残疾人傅先生了解的非常透彻。"上海无障碍电梯走在全国前列,考虑到各种细节也更加精细化。"他说,目前见到的最完善最标准的无障碍电梯是,浦东残联办公楼配备的无障碍电梯。

傅先生说,乘坐地铁时,总是能通过无障碍电梯顺利下楼,但是换乘时,却找不到或者需要人工操作,才可以启动无障碍电梯。"依靠无障碍电梯的人,真的是寸步难行。"他希望在换乘时,地铁方面可以多多考虑到残疾人的需要。

公交出行:报站功能期望恢复

出行以地铁和打车为主,陈肇华很少乘坐公交车。

"不是不想坐公交车,主要是看不清楚是哪一路到站了。有的时候,站台就自己一个人,问也问不到人。"陈先生希望路政部门可以恢复语音报站功能,"但是语音播报会扰民,以前就因为噪音问题,被居民投诉,所以恢复的可能性应该不是很大。"

无障碍公交车有轮椅标志,车身可以升降或者有斜坡,协助残疾人上车,但总体来说数量很少,上海在这方面还是缺乏的。

盲道:上海两个场所盲道缺乏

"上海的盲道设计非常合理,给我们出行带来了便利。"陈先生指出,上海目前还有两个地方没有盲道,一个是医院,一个是野生动物园,希望这两个场所的相关助残设施可以完善。

设计之初,盲道都是符合标准的,只是随着城市改造,导致围墙扩张,存在人行道被挤占现象。陈先生举例道,"有一些盲道无意识被占用,如洗车店门口的盲道被,经常冲得到处都是水,对盲人来说非常不安全;一到冬天,水结了冰,对盲人来讲,行走的风险非常大。"

另外,断头盲道和道路拐弯无指示设计情况时有发生,陈先生建议,由政府号召,各单位将门前盲道管理到位。

绿色出行:举高盲杖示意让行

"上海十字路口有信号,但是很少是有声音的。"每次过马路,陈先生都有两大策略:一是随大流,跟着大部队一起过马路,这也是最安全的方法,二是举高手中的盲杖,引起司机注意。

"有的路口,绿灯时间非常短,可能就十几秒。"简易的拐杖并不能帮助傅先生快速的通过人行道。遇到这种情况,傅先生通常会退回来,重新等下一个红绿灯,尽量更快的通过。

爱心座位:占用情况时有发生

上海不管是公交车还是地铁,都配备有相应数量的爱心座椅。在傅先生看来,这些细节让人非常暖心。不过可能在观念上,也可能城市压力太大,正常人占用爱心座椅的情况常有发生,甚至心安理得。

"在美国,法律规定,爱心座位只有老弱病残孕可以优先使用。"傅先生不大能理解,法治层面的规定,在国内为何会降为道德层面。他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自觉让出爱心座椅,留给需要的人。

建议:医院建立残疾人预诊通道

陈肇华说:"看病要挂号、排队、缴费、找诊室……正常人在医院找科室可能都摸不着头脑,更何况我们盲人。看起来简单易操作的事情,盲人做起来却难如登天。不止是盲人,不少聋哑人在看病时也会遭遇沟通难题。

陈肇华提出了看病难问题,希望医院可以建立残疾人预诊通道,并配备导盲志愿者,提供人工服务,减少看病寻找路线的困难。"残疾人看病的比例在整个看病群里中,比例非常低,是否可以优先对待。"

据了解,为了帮助残疾人更好的出行,浦东你我同"行"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自试运行至今,项目签约注册志愿者 580 多人,视障人士发布出行需求 491 次,志愿者承接服务 328 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 1706 小时,服务涉及视障人士就医、购物、教育、娱乐等。

记者曾跟随多位视障人士体验滨江步道,实地丈量他们脚下的路,他们认为,上海无障碍环境建设总体满意,个别建设性的建议已提交相关部门。

"关心关爱残疾人,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去年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李强指出,要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有形无形障碍,让温暖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要凝聚更多社会助残力量和资源,更好满足残疾人多样性、多层次的服务需求,让城市的温度首先在残疾人身上体现。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